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1)
1.()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A.德育
B.体育
C.美育
D.智育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德育的概念内涵。
2.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是德育的()。
A.方法
B.任务
C.内容
D.模式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德育的任务: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1882年,()率先以法令的形式把“道德课”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
A.美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1882年,法国率先以法令的形式把“道德课”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
4.按照柯尔伯格的理论,以人际关系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的道德发展阶段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准习俗水平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定向和维护*和社会秩序的定向。
5.()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反应,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个人道德品质的客观指标。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动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道德行动是人们在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下,对他人和社会做出的反应。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2)
1.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包含着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是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
A.生存功能
B.发展功能
C.享用功能
D.社会性功能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功能。
2.“齐风俗、一民心”反映了德育的()。
A.生存功能
B.发展功能
C.享用功能
D.社会性功能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的功能。由题干可知,体现的是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3.“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德育过程中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情况。本题的考点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辨析和简答的方式出题。
4.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
A.学校教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在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在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5.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作用,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它的基础是对品德认识的提高。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3)
辨析题:
1、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参考解析:错误。德育过程不仅仅是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德育包括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这意味着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素养、法制素养都在发展变化:题干是对德育过程的片面理解,因而是错误的。
2.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参考解析:错误,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才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3.德育过程一定要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参考解析:错误,思想品德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所以进行德育,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式,既可以从知或情的培养入手,也可以从意或行的锻炼开始,品德的发展可以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4)
[辨析题]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切教学之中。
参考解析: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或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围绕这一目的或任务开展管理、教学、服务等工作。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任务。
教学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都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简答题]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它们依次为:(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阶段,也称他律阶段(5—8岁);(3)可逆性阶段,也称自律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0—12岁)。
[简答题]简述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主要因素。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主要因素有:
(1)学校内部因素。①指导思想与目标方面的矛盾: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为的矛盾、德育政治化与德育生活化的矛盾、德育万能与德育无能的矛盾、思想统一与价值多元的矛盾等;②课程与教学中重智轻德现象;③校园文化、管理、德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教育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学校外部因素。①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如社会转型、价值多元、道德失范、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全球化;②家庭的变化:独生子女现象等。
[简答题]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
(1)道德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
(2)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形成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
(3)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4)法制教育,即引导学生懂得维护宪法的尊严,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做到遵纪守法。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5)
1.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学生、教师、德育内容和()。
A.德育影响
B.德育方法
C.德育途径
D.德育任务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学生、教师、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2.()包括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它是德育过程得以实现的中介。
A.德育影响
B.德育内容
C.德育模式
D.德育任务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德育影响包括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它是德育过程得以实现的中介。
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思想品德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所以品德的发展可以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4.“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疏导性原则,在教学中把直接传授知识转化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学习知识。本题的考点是德育原则。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简答、材料分析的方式出题。
5.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几方面的教育形成合力,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体现的是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本题的考点是德育原则。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简答、材料分析的方式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