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监理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在建设单位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工地会议上,建设单位介绍工程开工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施工许可证正在办理,要求会后就组织开工。总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许可证未办理好之前,不宜开工。对此,建设单位代表很不满意,会后建设单位起草了会议纪要,纪要中明确边施工边办理施工许可证,并将此会议纪要送发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要求遵照执行。
事件2:设备安装施工,要求安装人员有安装资格证书。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时发现施工单位安装人员与资格报审名单中的人员不完全相符,其中5名安装人员元安装资格证书,他们已参加并完成了该工程的一项设备安装工作。
事件3:设备调试时,总监理工程师发现施工单位未按技术规程要求进行调试,存在较大的质量和安全隐患,立即签发了“工程暂停令”,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施工单位用了2天时间整改后被指令复工。对此次停工,施工单位向总监理工程师提交了费用索赔和工程延期的申请,强调设备调试为关键工作,停工2天导致窝工,建设单位应给予工期顺延和费用补偿,理由是虽然施工单位未按技术规程调试,但并未出现质量和安全事故,停工2天是监理单位要求的。
【问题】
1.总监理工程师应如何组织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的审批处理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2.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试验室除考核资质等级及其试验范围外,还应考核哪些内容?
3.事件1中建设单位第一次工地会议的做法有哪些不妥?写出正确的做法。
4.监理单位应如何处理事件2?
5.在事件3中,总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否妥当?施工单位的费用索赔和工程延期要求是否应给予批准?说明理由。
参考解析:1.(1)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审批施工组织设计的程序:总监理工程师应在约定的时间内,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提出意见后,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需要承包单位修改时,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书面意见,退回承包单位修改后再报审,总监理工程师重新审查。
(2)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的审批处理中,第一个问题的处理不妥,因总监理工程师无权改变设计。第二个问题的处理妥当,属于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应处理的问题。
2.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试验室除考核资质等级及其试验范围外,还应考核的内容如下。
(1)试验设备、检测仪器能否满足工作质量检查要求,是否处于良好的可用状态。
(2)精度是否符合需要。
(3)法定计量部门标定资料、合格证、率定表是否在标定的有效期限。
(4)试验室管理制度是否齐全、符合实际。
(5)试验、检测人员的上岗资质。
3.第一次工地会议做法中的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如下。
(1)不妥之处:开工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施工许可证正在办理,要求会后就组织开工。
正确做法:开工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完毕后,才可以开工。
(2)不妥之处:会后建设单位起草了会议纪要。
正确做法:会议纪要由项目监理机构负责起草。
(3)不妥之处:将会议纪要送发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正确做法:会议纪要经与会各方代表会签,然后分发给各有关单位。
4.监理单位对事件2的处理:监理工程师下达停工令,并责令施工企业将5名无安装资格证书的安装人员撤出施工现场,并对已完成的设备安装工程进行检验,责令施工企业进行整改。施工单位整改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复工令。
5.(1)事件3中总监理工程师的做法妥当。
(2)施工单位的费用索赔和工程延期要求不应给予批准。
理由:该质量和安全隐患是由施工单位未按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调试造成的,虽然是关键工作,但也不应该批准工期顺延,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2某污水治理建安工程采用施工总承包模式。根据合同约定,施工所需的钢材等主要材料由业主采购供应;人工费标准为70元/工日,发生人工窝工补偿标准为50元/工日,间接费、利润等均不予补偿。业主委托了监理单位对工程实施监理。总承包单位经监理单位同意,将场外排污工程分包给A分包商,将设备安装工程分包给8分包商。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1:场外排污管基槽开挖后,A分包商发现槽底局部有软弱下卧层。根据监理工程师指示,A分包商配合地质复查,用工10个工日;地质复查后,A分包商根据批准的处理方案进行地基处理,增加工程费用4万元。因地基复查和处理,使该分包工程施工期延长3天,人工窝工15个工日。为此,A分包商向业主提交了工期延期与费用索赔报告。
事件2:业主采购的钢筋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进行了取样送检,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钢筋力学性能合格,监理工程师同意进场使用;但在使用中发现,钢筋焊接质量不合格。经进一步对钢筋进行检验,最终确认该批钢筋焊接性能不符合要求。
事件3:在主体结构施工中,因设计图纸出错导致部分已施工的结构返工,返工的费用2万元,施工期延长5天,人工窝工10个工日。
事件4:由于B分包商采购的设备辅件不合格,导致设备试车不合格,需要重新采购并安装试车。
【问题】
1.事件1中,A分包商向业主提交索赔报告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2.事件2中,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是否应对事件承担责任?说明理由。该事件对应的质量问题应如何处理?
3.事件1和事件3中,业主应给予承包商的合理补偿费用各为多少?说明理由。
4.事件4中,重新采购并安装试车造成的工期与费用损失应由谁承担?说明理由。
解析:1.A分包商向业主提交索赔报告不妥。
理由:虽然属于不可预见的地质条件变化造成的工期延长、费用增加,是可以提出索赔的,但应该向总承包商提交索赔报告。
2.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不对事件承担责任。
理由:取样送检就是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送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单位已证明钢筋力学性能合格。在使用时检测有质量问题应由业主承担责任。
3.事件1和事件3中,业主应给予的合理补偿费用如下。
(1)事件1给予的补偿费用为41 450元。
理由:补偿费用=工日×人工费标准+窝工工日×窝工补偿标准+增加工程费用=10×70+15×50+40 000=41 450(元)。
(2)事件3给予的补偿费用为20 500元。
理由:补偿费用=返工费用+窝工工日×窝工补偿标准=20 000+10×50=20 500(元)。
4.事件4中,重新采购并安装试车造成的工期与费用损失应由B分包商承担。
理由:由B分包商采购的设备辅件不合格才导致设备试车不合格。 3某监理单位承担了一工业项目的施工监理工作。经过招标,建设单位选择了甲、乙施工单位分别承担A、B标段工程的施工,并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分别和甲、乙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建设单位与乙施工单位在合同中约定,B标段所需的部分设备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乙施工单位按照正常的程序将B标段的安装工程分包给丙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建设单位在采购B标段的锅炉设备时,设备生产厂商提出由自己的施工队伍进行安装更能保证质量,建设单位便与设备生产厂商签订了供货和安装合同并通知了监理单位和乙施工单位。
事件2:总监理工程师根据现场反馈信息及质量记录分析,对A标段某部位隐蔽工程的质量有怀疑,随即指令甲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要求剥离检验。甲施工单位称:该部位隐蔽工程已经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若剥离检验,监理单位需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并相应延长工期。
事件3:专业监理工程师对B标段进场的配电设备进行检验时,发现由建设单位采购的某设备不合格,建设单位对该设备进行了更换,从而导致丙施工单位停工。因此,丙施工单位致函监理单位,要求补偿其被迫停工所遭受的损失并延长工期。
【问题】
1.请画出建设单位开始设备采购之前该项目各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图。
2.在事件1中,建设单位将设备交由厂商安装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3.在事件1中,若乙施工单位同意由该设备生产厂商的施工队伍安装该设备,监理单位,
应该如何处理?
4.在事件2中,总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试分析剥离检验的可能结果及总监理工程师相应的处理方法。
5.在事件3中,丙施工单位的索赔要求是否应该向监理单位提出?为什么?对该索赔事件应如何处理?
解析:1.建设单位开始设备采购之前该项目各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图,如图3一1所示。
2.事件1中,建设单位将设备交由厂商安装的做法不正确。
理由:建设单位在与乙施工单位签订了B标段工程施工与安装的合同后,在采购B标段所需的部分设备时,又与设备生产厂商签订了供货和安装合同,建设单位与设备生产厂商签订的供货和安装合同违反了与乙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的约定,其做法属于违约行为。
3.在事件1中,若乙施工单位同意由该设备生产厂商的施工队伍安装该设备,监理单位应该对厂商的资质进行审查。若符合要求,可以由该厂安装。如乙单位接受该厂作为其分包单位,监理单位应协助建设单位变更与设备厂的合同;如乙单位接受厂商直接从建设单位承包,监理单位应该协助建设单位变更与乙单位的合同。如不符合要求,监理单位应该拒绝由该厂商施工。
4.(1)在事件2中,总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正确的。
理由:无论工程师是否参加了验收,当工程师对某部分的工程质量有怀疑时,均可要求施工单位对已经隐蔽的工程进行重新检验。
(2)剥离检验的可能结果及总监理工程师相应的处理方法:重新检验质量合格,建设单位承担由此发生的全部追加合同价款,赔偿施工单位的损失,并相应顺延工期;检验不合格,施工单位承担发生的全部费用,工期不予顺延。
5.(1)在事件3中,丙施工单位的索赔要求不应该向监理单位提出,因为建设单位和丙施工单位没有合同关系。
(2)该索赔事件的处理方法如下。
1)丙向乙提出索赔,乙向监理单位提出索赔意向书。
2)监理单位收集与索赔有关的资料。
3)监理单位受理乙单位提交的索赔意向书。
4)总监理工程师对索赔申请进行审查,初步确定费用额度和工程延期时间,与乙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协商。
5)总监理工程师对索赔费用和工程延期做出决定。
6)按时通知乙施工单位复工。
4某实施监理的房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对该项目实施监理。设计单位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施工单位通过投标获得施工任务后将门窗安装、外墙以及主体结构中的砌筑工程分别分包给了不同的单位,其中,门窗安装工程合同工期30天。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基础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相比出现重大差别,需要修改基础设计,为此现场停工20天,修改基础设计增加费用2万元。基础完工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工期延期20天的索赔申请,建设单位以该延期是由于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有误而予以拒绝。
事件2:门窗安装分包单位接到通知后及时进场与砌筑分包单位交叉施工作业,实际施工时间45天。为此,门窗安装分包单位以交叉作业影响安装进度为由,向建设单位提出了增加现场管理费3万元的补偿要求。
【问题】
1.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分包应满足哪些条件?其分包的做法有何不妥?说明理由。
2.事件1中,施工单位提出索赔的程序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建设单位拒绝索赔申请的理由是否成立?说明理由。修改基础设计增加的费用应由谁承担?说明理由。
3.事件2中,门窗安装单位提出索赔的程序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其索赔的理由是否成立?说明理由。
解析:1.(1)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分包应满足的条件:分包必须征得建设单位的同意;分包人应具备符合所分包工程要求的资格条件;分包人不得将工程再次分包;分包工程所占整个工程的比例不应过大,且分包工程应是总工程的次要部位或是附属部分;分包单位应和总包单位同时对建设单位负责。
(2)施工单位将主体结构中的砌筑工程进行分包不妥。
理由: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不得分包。
2.(1)施工单位提出索赔的程序不正确。
理由:承包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的程序如下。
1)承包单位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监理机构递交索赔意向通知书,并说明发生索赔事件的事由。
2)承包单位应在发出索赔意向通知书后28天内,向监理机构正式递交索赔通知书。索赔通知书应详细说明索赔理由以及要求追加的付款金额和(或)延长的工期,并附必要的记录和证明材料。
3)索赔事件是具有连续影响的,承包单位应按合理时间间隔继续递交延续索赔通知,说明连续影响的实际情况和记录,列出累计的追加付款金额和(或)工期延长天数。
4)在索赔事件影响结束后的28天内,承包单位应向监理机构递交最终索赔通知书,说明最终要求索赔的追加付款金额和延长的工期,并附必要的记录和证明材料。
(2)建设单位拒绝索赔申请的理由不成立。
理由:地质勘察报告由勘察单位提供,勘察单位应对其提供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建设单位对勘察报告的审核不当,其也有连带责任,就施工合同而言,其责任在于建设单位。
(3)修改基础设计增加的费用应由建设单位承担。
理由:施工图设计是由建设单位提供给施工单位的,因此,应由建设单位承担。
3.(1)门窗安装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的程序不正确。
理由:分包单位的索赔申请应该向承包单位提出。
(2)门窗安装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的理由不成立。
理由:交叉作业属工程施工内容的变化,影响了工作进度,门窗安装单位可以以其为理由向施工单位提出索赔。5某实施监理的工程,建设单位将土建工程、安装工程分别发包给甲、乙两家施工单位。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项目监理机构在审查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认为脚手架工程危险性较大,要求甲施工单位编制脚手架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甲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凭以往经验进行了安全估算,认为方案可行,并安排质量检查员兼任施工现场安全员工作,遂将方案报送总监理工程师签认。
事件2:开工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复核甲施工单位报验的测量成果时,发现对测量控制点的保护措施不当,造成建立的施工测量控制网失控,随即向甲施工单位发出了“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事件3:专业监理工程师在检查甲施工单位投入的施工机械设备时,发现数量偏少,即向甲施工单位发出了“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整改;在巡视时发现乙施工单位安装的管道存在严重质量隐患,即向乙施工单位签发了“工程暂停令”,要求对该分部工程停工整改。
事件4:甲施工单位施工时不慎将乙施工单位正在安装的一台设备损坏,甲施工单位向乙施工单位做出了赔偿。因修复损坏的设备导致工期延误,乙施工单位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延长工期申请。
【问题】
1.指出事件1中脚手架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和报审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2.事件2中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否妥当?“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中对甲施工单位的要求应包括哪些内容?
3.指出事件3中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是否妥当。对不妥之处说明理由并写出正确做法。
4.事件3中乙施工单位整改完毕后项目监理机构应进行哪些工作?
5.事件4中乙施工单位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工期延长申请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解析:1.事件1中脚手架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和报审过程中的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如下。
(1)不妥之处:凭以往经验进行安全估算。
正确做法:应进行安全验算。
(2)不妥之处:质量检查员兼任施工现场安全员工作。
正确做法:应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监督工作。
(3)不妥之处:遂将专项施工方案报送总监理工程师签认。
正确做法:专项施工方案应先经甲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认后报送总监理工程师。
2.(1)事件2中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做法妥当。
(2)“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中对甲施工单位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重新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2)改进保护措施。
3)重新申报。
3.(1)事件3中专业监理工程师做法是否妥当的判断如下。
发出“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妥当;
签发“工程暂停令”不妥。
(2)不妥之处的理由及正确做法如下。
理由:专业监理工程师无权签发“工程暂停令”(或只有总监理工程师才有权签发“工程暂停令”)。
正确做法:专业监理工程师向总监理工程师报告,总监理工程师在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发出“工程暂停令”。
4.项目监理机构应重新进行复查验收,符合规定要求,并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后,总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签署“工程复工报审表”;不符合规定要求,责令乙施工单位继续整改。
5.事件4中乙施工单位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工期延长申请是正确的。
理由:(1)乙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有合同关系。
(2)甲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有合同关系,建设单位应承担连带责任。
6某实施监理的工程项目,合同工期为89天,网络进度计划如图5-1所示,其中,B、E、K、I四项工作均为土方工程,需安排同一台土方施工机械先后顺序施工,土方工程量分别估算为1 100 m3、2 300 m3、1 600 m3和800 m3,土方综合单价为18元/m3。合同中规定,土方工程量减少不超出原估算工程量的20%时,按原约定价格计价;减少量超出20%时,全部土方工程量按19元/m3计价。
在工程按计划进行16天后,业主要求取消K工作,施工单位据此调整了网络进度计划。在完成E工作和F工作后,咨询工程师重新估算了后续的G、H、I、J四项工作的持续时间,见表5-1。
表5-1G、H、I、J工作持续时间估算
【问题】
1.按图5-1所示的网络进度计划,按顺序完成B-E-K-I工作,施工机械在现场的闲置时间为多少天?
2.取消K工作后,土方工程的总费用应为多少?
3.取消K工作后,网络进度计划应如何调整?调整后的总工期为多少天?
4.根据咨询工程师的估算,在E工作和F工作按计划完成后,该项目的期望工期为多少天?给出计算过程和理由。
解析:1.按照图5-1所示的网络进度计划,按顺序完成B-E-K-I工作,施工机械在现场的闲置时间为8天。
理由:由于B工作是关键工作,所以土方施工机械应该按时进场,土方施工机械进场后至完成1工作的在场时间=10+20+19+8+6=63(天),而土方施工机械实际工作时间=10+20+19+6=55(天),则土方施工机械在现场的闲置时间=63-55=8(天)。
2.原估算总土方工程量=1 100+2 300+1 600+800=5 800(m3);取消K工作后的总土方工程量=1 100+2 300+800=4 200(m3);由于总土方工程量减少的百分率=(5 800-4 200)/5 800=27.59%>20%,则全部土方工程量按19元/m3计价。取消K工作后土方工程的总费用=4 200×19=79 800(元)。
3.(1)取消K工作后,网络进度计划如图5-2所示。(2)调整后的关键路线为A-B-E-G-J,总工期=16+10+20+15+11=72(天)。
4.(1)完成E工作和F工作后,已累计用时46天。
(2)1和H工作是非关键工作,不影响工期。
(3)该项目的期望工期=46+(13 × 0.1+15×0.6+18×0.3)+(9×0.1+11×0.7+14×0.2)=73.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