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 )
A.种群动态研究
B.种群数量
C.种内、种间关系
D.种群调节
答案:A
2.下列有关有效积温公式K=N(T-T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K是变量
B.K只随N的变化而变化
C.K是常数
D.K与N、T、T0无关
答案:C
3.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大量的碳被固结在岩石圈中
B.化石燃料中也有大量的碳
C.碳在岩石圈中主要以碳酸盐形式存在
D.二氧化碳是碳在大气圈中的唯一形式
答案:D
4.在北半球中维度地区,阴坡的环境特点是( )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答案:C
5.遗传多样性是发生在( )
A.分子水平
B.原子水平
C.离子水平
D.物质水平
答案:A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 )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D.土壤
答案:D
7.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间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间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答案:B
8.下列哪一项是物种扩散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 )
A.传播
B.定居
C.竞争
D.消亡
答案:B
9.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
八结构简单
B.组成复杂
C.生物量高
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答案:A
10.氮素的下列四种状态中,能被植物的根直接吸收利用的是( )
A.N2
B.N02
C.NH4
D.NH3
答案:C
11.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 )
A.气候顶极
B.偏途顶极
C.土壤顶极
D.地形顶极
答案:A
12.下列不属于气候因子的是( )
A.光
B.温度
C.pH
D.湿度
答案:C
13.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
A.水稻
B.玉米
C.大豆
D.冬小麦
答案:D
14.下列选项中,不一定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的是( )
A.砍伐森林
B.森林大火
C过度放牧
D.过度捕捞
答案:B
15.下列说法中不是种群的数量特性的是( )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B.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C.种群的密度
D.种群的分布方式
答案:D
16.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起间接作用的是( )
A.温度
B.雨水
C.坡向
D.光照
答案:C
17.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指的是( )
A.密度
B.多度
C.频度
D.优势度
答案:A
18.高温对动物的有害影响是( )
A.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变性
B.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不变性.
C.增加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变性
D.增加酶的活性,使蛋白质不变性
答案:A
1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到再次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答案:B
20.植物种子在萌发、形成幼苗过程中,有时出现黄化苗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不足
B.温度太低
C水分过多
D.养分缺乏
答案:A
一、名词解释
1、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个体群称为种群。
2、生态位:是指物种所占有的物理空间,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对温度,湿度,光照,养分,土壤等环境资源条件的适应或利用范围的综合。
3、生命表:把观测到的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的存活和死亡数编制成表,称为生命表。
4、种群分布格局: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方式或配置特点,称为分布格局。
5、异株克生现象:一种植物将其次生代谢物质释放到环境中,这些化学物质能抑制其它植物发芽或生长的现象,称为异株克生。
6、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容积中种群的个体数目。
7、存活曲线:依据生命表中种群在不同年龄的存活数绘制的曲线称为存活曲线。
8、出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与初始个体总数之比。
9、种群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年龄分布状况,用各个年龄级的个体数在整个种群个体总数中所占百分比表示。
10、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两者相互有利,甚到达到彼此相互依赖的程度,这种现象称为互利共生。
11、性比:指的是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
12、生态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称为生态对策,或生活史对策。
二、单项选择题
1、种群指数增长方程中,当r﹥0时,种群个体数量(3 )。
(1)减少
(2)稳定
(3)增加
(4)全部死亡
2、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当1= N/K时,种群( 2 )。
(1)种群增长近似指数增长,
(2)种群增长速度趋于零,
(3)增种群增长的数量已接近极限,
(4)种群数量不变。
3、在幼年时期个体死亡率很高,以后死亡率较低且稳定,一般( 1 )的存活曲线属于这一类型。
(1)阳性树种。
(2)耐阴树种。
(3)草本植物。
(4)中性树种。
4、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由同种个体集合,称为(3 )。
(1) 群落。
(2)林分。
(3)种群。
(4)林型。
5、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 3 )。
(1) 随和分布。
(2)均匀分布。
(3)集群分布。
(4)泊松分布。
6、两个不同物种之间共生,对一方有益,但对另一方无害的关系称为( 4 )。
(1)寄生。
(2)附生。
(3)互利共生。
(4)偏利共生。
7、在逻辑斯蒂克方程中,参数K值的含义是( 1 )。
(1)表示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个体数量的最大值。
(2)表示种群增长速度的一个参数。
(3)表示种群在初始态下的数量。
(4) 表示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时间”。
8、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之间( 1 )的一种现象。
(1)相互竞争。
(2)互利共生。
(3)寄生。
(4)偏害作用。
三、多项选择
1、影响种群个体的分布格局的因素有(1 )( 1 )( 4 )( )( )。
(1)种群特征。
(2)种群关系。
(3)种群中个体的寿命。
(4)环境条件。
(5)种群性比。
2、单种种群增长的动态的模型主要有(1 )( 2 )( )( )( )。
(1)指数增长。
(2)“S”型增长。
(3)抛物线型增长。
(4)直线型增长。
(5)曲线型增长。
3、植物种间竞争的剧烈程度与物种的下列特性有关( 1 )(2 )( 3 )(4 )( )。
(1)生态习性。
(2)生活型。
(3)生态幅度。
(4)生态位。
(5)生态寿命。
4、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 1 )( 2 )(4 )(5 )( )。
(1) 环境条件。
(2)种内和种间关系。
(3)种群分布格局类型。
(4)种群繁殖特性。
(5)种群年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