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考试网 > 高考 > 频道地图 > 考试试题 > 河北 > 正文

2025年河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

时间:2025-06-17 21:21:00
来源:985考试网

2025年河北高中学考选择性考试地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企业以“健康中国,天下同福”为使命,市场销售网络覆盖我国27个省级行政区,生产的同福大馒头(如下图),备受京、津、冀、晋、鲁、豫、陕等地消费者欢迎。依据市场需求特点,该企业开始靠近社区布局馒头“迷你”工厂,完成下面小题。

  

  1. 与我国南方相比,同福大馒头在北方地区更受欢迎的主导因素是( )

  A. 销售价格B. 产品质量C. 饮食传统D. 广告宣传

  2. 该企业靠近社区布局馒头“迷你”工厂,主要是为了( )

  A. 实现清洁生产B. 接近消费市场C. 降低生产成本D. 节约管理费用

  浙江省某村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利用各类土地(如下图),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成为我国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之一。近年来,该村联合周边村庄组建“党建联合体”,走组团式发展道路,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村居住用地( )

  A. 沿河流两岸呈条带状B. 主要集中在东南部

  C. 围绕商业用地呈环状D. 与农用地交错分布

  4. 该村统筹规划各类土地,主要着眼于土地的( )

  A. 集约利用B. 覆被变化C. 租金收益D. 撂荒复垦

  5. 该村联合周边村庄走组团式发展道路,践行了( )

  A. 城乡统筹观念B. 绿色发展理念C. 协同发展理念D. 田园城市理论

  为促进临西轴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河北省临西县推动轴承产业各环节企业向中国·临西“国际轴之城”园区集中;打造“临西轴承”集体商标,为轴承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完成下面小题。

  6. 临西轴承企业向“国际轴之城”集中,将直接推动轴承产业( )

  A. 优化空间布局B. 压缩过剩产能C. 降低原料消耗D. 减少生产环节

  7. 临西县打造“临西轴承”集体商标,首要目的是( )

  A. 丰富企业产品类型B. 强化企业合作创新C. 改进企业生产工艺D. 提升企业产品声誉

  我国“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西沙某海域海底考察时,发现一峡谷底部存在塑料垃圾。研究表明,这些塑料垃圾是被深海沉积物裹挟沿峡谷底部向下搬运而来的。下图为该峡谷等深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峡谷底部塑料垃圾的搬运方向是( )

  A. 自北向南B. 自东向西C. 自南向北D. 自西向东

  9. 图中1~Ⅳ四个地点最易堆积塑料垃圾的是( )

  A. IB. ⅡC. ⅢD. Ⅳ

  2025年4月中旬,我国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次大风天气过程。下图示意期间某日14时的锋线位置和部分气象站点风级、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时刻,我国华北地区( )

  A. 风力南部强于北部B. 海平面气压东部高于西部

  C. 风向以东北风为主D. 海平面等压线接近南北向

  11. 图示时刻,控制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 热带气旋B. 准静止锋C. 锋面气旋D. 副热带高压

  12. 此次大风天气过程期间,图中各气象站点( )

  A. 昼长变化幅度相同B. 正午日影均指向正北C. 正午太阳高度不变D. 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方

  放假期间,小明同学搜集了黄河某河段的卫星遥感图像(如下图),并到该河段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观察了两岸的堤坝分布,探究了河流的水文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河段的堤坝位于( )

  A. 凹岸,该岸水位整体比对岸低B. 凹岸,该岸水位整体比对岸高

  C. 凸岸,该岸水位整体比对岸低D. 凸岸,该岸水位整体比对岸高

  14. 利用图示卫星遥感图像,小明同学可以( )

  A. 估算河流输沙量B. 观察河流水面蒸发C. 计算河流径流量D. 识别河流形态特征

  同生断层是伴随地层沉积过程而生长的断层,即地层边沉积,断层边生长,因此,同生断层两盘的同期地层相比,下降盘厚度大。下图示意盐丘上部的地堑构造,岩盐在P形成后上拱并先后刺穿C以及P下部,导致断层F1和F2的初始形成;其后F1和F2的构造活动具有同生断层性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导致F1和F2形成的初始构造作用是( )

  A. 岩盐上拱B. 地层错动C. 岩盐聚集D. 地层褶皱

  16. F1和F2具有同生断层性质的活动( )

  A. 始于K形成后,终于E沉积前B. 始于C形成后,终于K沉积前

  C. 始于T形成后,终于K沉积前D. 始于P形成后,终于E沉积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加坡是全球贸易、金融、航运和制造中心,与其一水之隔的马来西亚柔佛州拥有丰富的资源。2025年1月,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签署协议,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柔佛州南部合作建设柔新经济特区(如图)。随着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对数据中心(从事数据传输、存储与处理的场所)的需求激增,柔新经济特区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热土。

  

  (1)概述柔新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分析柔新经济特区对新加坡境内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3)从生产要素视角,简述柔新经济特区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热土的有利条件。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四纪以来,受冷干和温湿气候交替变化影响,陕北黄土高原发育了多期特点不一的黄土地层(含古土壤层);与此同时,逐渐强化的构造活动使高原加速抬升、周边地堑急剧沉降,导致高原侵蚀加剧,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貌格局。在黄土沟谷中,大型沟谷多切入坚硬基岩,具有沟深坡陡、谷底平坦、支沟众多等特点(如图)。强烈的沟谷侵蚀,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影响。为此,当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等治理措施。

  

  (1)基于黄土特性说明大型黄土沟谷多沟深坡陡、谷底平坦的原因。

  (2)分别简析气候变化和高原抬升对黄土地层的主要影响。

  (3)简述打坝淤地在保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方面的作用。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八陉(xíng)是穿越太行山的关键天然通道,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图a)。在古代,陉道沿线不仅分布有关隘、驿站,而且因贸易往来,人口不断集聚,逐渐衍生出众多聚落,形成独特的陉道景观。图b为某河谷型陉道(与河流并行的陉道)所在河谷一侧的示意图,沿线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沿河打造了河谷型陉道农田系统。随着人口城镇化和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八陉故道的交通地位有所下降,有必要科学周密地谋划沿线区域的未来发展路径。

  

  (1)列举八陉故道沿线的人文景观。

  (2)分析河谷型陉道农田系统的时空演变过程。

  (3)从地理视角探讨八陉故道沿线区域未来发展路径。

  (要求:选取粮食生产、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等任一角度,写出具体问题,明确发展目标,提出发展措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5题答案】

  【答案】3. B 4. A 5. C

  【6~7题答案】

  【答案】6. A 7. D

  【8~9题答案】

  【答案】8. A 9. C

  【10~12题答案】

  【答案】10. D 11. C 12. B

  【13~14题答案】

  【答案】13. B 14. D

  【15~16题答案】

  【答案】15. A 16.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紧邻新加坡,便于接受新加坡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辐射;临近国际重要航运通道马六甲海峡,利于发展海事服务;临近马来西亚国界线,与新加坡一水之隔,且有通道相连,便于开展国际合作;背靠中南半岛,经济腹地广阔;地处东南亚咽喉要地,对亚太地区辐射能力强;区域资源互补性强。

  (2)承接部分生产环节转移,为新加坡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利用马来西亚的人力和土地,降低新加坡产业的生产成本;促进新加坡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比重。

  (3)地处马来西亚,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空间广阔,地租成本较低;重要城镇较多,基础设施较好;临近经济发达的新加坡,数据传输、储存与处理需求量大;便于获得新加坡的人才、技术辐射,创新能力强;有通道与新加坡相连,可利用新加坡的交通优势对接全球。

  【18题答案】

  【答案】(1)

  黄土质地均一,疏松多孔,垂直节理发育,易被流水侵蚀;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在黄土层特别深厚地区,便会形成巨大的深沟和陡坡;侵蚀的泥沙等物质会被流水挟带至谷底沉积、形成平坦的谷底地貌。

  (2)

  在气候冷干时期,强劲的西北风将中亚和蒙古地区的粉尘向南搬运,受太行山和秦岭的阻挡,沉积形成黄土层,沉积速率高;在温湿气候时期,西北风弱,黄土层沉积速率降低,黄土层较稳定;高原抬升使侵蚀加剧,黄土层沉积速率减慢甚至停滞;高原稳定时黄土层沉积稳定。

  (3)

  打坝淤地可以拦蓄泥沙,减少水土流失;拦截淤积形成肥沃深厚的土壤,利于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

  【19题答案】

  【答案】(1)关隘;驿站;贸易集市;古村落;古寺庙、军事堡垒;水利工程遗迹等。

  (2)时间演变:古代随着太行八陉交通要道的繁盛,人口聚集,村落众多,为满足农业发展形成了早期的河谷型陉道农田系统;现代随着交通方式的蓬勃发展和交通线路的日益完善,八陉古道逐渐衰落,人口外迁,农田系统逐渐荒废。

  空间演变:初期农田系统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和河漫滩等平坦地区,这些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农业耕作;后期随着人口增长和河谷下切,河漫滩逐渐形成新的阶地,农田逐渐向高海拔扩展,原来的水浇地转为旱地。

  (3)

  角度一:粮食生产

  问题:可用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下降,土地利用率低下;交通线路与耕地规划冲突;土壤污染;农作物收益低,土地管理混乱;人地矛盾较大。

  发展目标:提高太行八陉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产量;提升土地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恢复耕地生态;避免侵占耕地。

  发展措施:复垦荒废农田,优化灌溉系统,提高土地利用率; 推广梯田、有机农业等可持续耕作方式;建立农业合作杜, 促进小农户与市场对接,提升经济效益;合理规划交通道路,避开耕地等。

  角度二:文化保护

  问题:故道本体及沿线遗迹未纳入保护名录,保护措施缺位;文化遗迹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文化遗迹资源过度开发与保护性破坏现象并存;资金与技术瓶颈,遗迹保护专业人才短缺;监管法律不完善,难以得到法律保障。

  发展目标:构建文化生态共同体;将故道本体及沿线的聚落、农田、水系等进行有机的整体保护;构建跨行政区域保护网络,促进文化保护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

  发展措施:对关隘、驿站等进行考古修复,纳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设故道博物馆,展示古代贸易、军事历史;培训当地居民参与文化讲解、增强社区认同感。

  角度三:旅游开发

  问题:八陉故道生态脆弱,陉道文化没落;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通达度较差;开发碎片化与同质化竞争严重;生态治理与旅游资源开发难度大;资金不足。

  发展目标:促进文化传承;开发特色旅游线路,提升旅游竞争力;加强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落地,提高民众旅游舒适度;提高八陉故道的旅游资源品牌影响力。

  发展措施?: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开展旅游品牌宣传和推广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