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藏高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吉林省通榆县风能资源十分丰富。2009年,当地开始打造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现已构建包括制造主机叶片、塔筒、电机、紧固件等组件的全产业链,并形成“风电场+制造基地+风电消纳”联动发展模式。为促进风电消纳,当地引进电池储能、氢化工、大数据、机械制造等产业,并建设“吉电南送”超高压输电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形成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可为风电场节约( )
①组件运输成本 ②基础建设成本 ③运营维护成本 ④环境保护成本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当地吸引电池储能、氢化工、大数据、机械制造等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交通B.劳动力C.能源D.技术
3.当地实施“风电场+制造基地+风电消纳”联动发展模式,可以( )
①规避产能过剩风险 ②降低劳动用工价格 ③减缓技术升级压力 ④促进风能资源利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江西省吉安市渼陂(měibēi)古村,地处赣江支流富水河下游河畔,地势低洼,常遭洪涝灾害。为减轻水患,早期人们挖掘水塘,后逐渐形成“两河一塘(群)”水系(下图):富水河水经进水闸入村后分为两支,各串联若干水塘,并连接街巷的排水沟渠,最后汇入渼水;渼水经分流水闸分为两支汇入富水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渼陂古村早期挖掘水塘的目的是( )
A.提供水源B.方便运输C.养殖水产D.蓄积雨洪
5.渼陂古村“两河一塘(群)”水系在有效防御水患的同时,实现了村落内( )
A.水资源节约利用B.引水排水等量C.水体不断更新D.地下水位下降
6.渼陂古村治水模式对生态建设的启示是( )
A.广泛植树种草,加快碳汇建设B.因地制宜治水,合理利用自然
C.加强雨污分流,促进环境改善D.减少人类干预,实现自然恢复
1999年,广西南宁国家基本气象站从城中搬迁至城郊,并在2000年对新旧站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对比观测。下图示意观测的月平均气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根据图示新旧气象站气压差异,可以推断新站比旧站( )
A.海拔高B.纬度高C.距海远D.面积小
8.该气象站观测的主要气象要素中,与图示气压年内变化相关度最高的是( )
A.湿度B.风速C.气温D.风向
我国温带湿润区某盆地内分布着海拔约280米、地势平坦的台地和海拔220~240米的河流谷地。台地基岩为沉积岩,风化物颗粒小、质地黏重;谷地地下水位常接近地表。盆地四周分布着海拔约380米的低缓花岗岩丘陵,是该区域的自然地带植被和土壤分布区;盆地北缘有一座海拔约880米、坡面陡峭的花岗岩山峰,成为盆地理想的眺望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盆地北缘陡蛸的花岗岩山峰应是( )
A.火山B.断块山C.背斜山D.向斜山
10.花岗岩山峰未发育自然地带土壤,主要是因为山峰( )
A.气温较低,风化强度较弱B.植被稀疏,土壤腐殖质少
C.成土母质黏重,地表过湿D.坡面陡峭,水土不易留存
11.台地土壤比丘陵区土壤含水量高的原因是台地( )
A.降水更多B.河流补给多C.蒸发更弱D.排水和下渗不畅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炒货产业进入门槛低,但做大做强难。改革开放后,安徽芜湖某个体户率先创立了炒制瓜子品牌,产品供不应求。在此示范效应下,安徽以合肥、芜湖为中心的炒货产业迅速发展,并带动配套产业发展。经过一段时期的激烈竞争,安徽形成数家在全国炒货产业中举足轻重的企业。其中,总部在合肥的甲公司以炒制葵花子为主,通过革新工艺、加大宣传、保障原料供应等,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炒货企业。下图示意甲公司与西北地区向日葵种植区关系的发展。近年来,向日葵种植区也创建了炒制葵花子自主品牌。
(1)简述安徽形成较多全国著名炒货企业的有利条件。
(2)自图示阶段二开始,甲公司以订单方式要求农户种植指定品种。指出甲公司这样做对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益处及对当地向日葵种植的积极影响。
(3)说明阶段三甲公司在原料供应基地建加工厂的区位优势。
(4)分析网络销售对向日葵种植区创建炒制葵花子自主品牌的促进作用。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侵蚀下伏地表,常形成U形峡谷和洼地。冰川消融时,挟带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研究表明,英国湖区国家公园(下图)曾被第四纪冰川覆盖,湖泊和峡谷主要形成于冰川作用。该国家公园年均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河流流程短但水量较大、水流较急;湖泊较深,最深接近80米;山峰众多,最高峰海拔接近1000米。
(1)描述该国家公园湖泊的分布及形态特征。
(2)分析冰川作用对该国家公园湖泊的分布及形态特征的影响。
(3)解释该国家公园河流水量较大、水流较急的原因。
(4)说明该国家公园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气候原因。
参考答案
1.A 2.C 3.B
【解析】1.根据材料“现已构建包括制造主机叶片、塔筒、电机、紧固件等组件的全产业链”可知,当地形成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风电场所需组件可就近采购。组件运输距离短,能节约组件运输成本,①正确。产业集群内企业专业分工明确,具备成熟的运维技术与人才,便于为风电场提供高效运维服务,降低风电场运营维护成本,③正确。产业集群主要围绕装备制造,对风电场环境保护成本影响小(风电场环保成本与自身环保设施、运营规范相关,与装备制造集群关联弱 ),无法节约环境保护成本,④错误。风电场基础建设涉及场地平整、输电设施等,与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无直接关联,不能节约基础建设成本,②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根据材料“为促进风电消纳,当地引进电池储能、氢化工、大数据、机械制造等产业”可知,当地风能资源丰富,发展这些产业是为了消纳风电,这些产业对能源(风电)需求大,能源是吸引它们的主导因素,C正确。材料未提及当地交通对这些产业有特殊吸引力,且这些产业主要是为消纳风电而引入,不是因交通,A错误。电池储能、氢化工等产业并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地劳动力不是吸引它们的主导因素,B错误。虽然部分产业(如大数据)对技术有一定需求,但材料强调是为消纳风电引入,能源驱动性更突出,技术不是主导区位因素,D错误。故选C。
3.联动模式构建全产业链,风电消纳引入多样产业,能拓宽风电及相关产品应用,避免产业单一导致的产能过剩,可规避产能过剩风险,①正确。联动发展会带动产业升级、企业集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通常会促使劳动用工价格上升,而非降低,②错误。这种联动模式下,产业要协同发展,会推动技术创新以提高效率、保障消纳等,会加大技术升级压力,不是减缓,③错误。风电场发电,制造基地利用风电相关技术和产品,风电消纳产业消耗风电,形成闭环,促进风能资源充分利用,④正确,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工业集聚的好处:①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②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③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④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4.D 5.C 6.B
【解析】4.据材料“地处赣江支流富水河下游河畔,地势低洼,常遭洪涝灾害。为减轻水患,早期人们挖掘水塘”可知,当地因地势低洼易涝,挖掘水塘主要是为了蓄积雨洪,减轻洪涝威胁,D正确。材料重点强调为减轻水患挖掘水塘,未提及主要目的是提供水源,A错误。水塘对运输帮助小,且材料未体现与运输相关,B错误。早期主要是为应对水患,不是为养殖水产,C错误。故选D。
5.根据材料“富水河水经进水闸入村后分为两支,各串联若干水塘,并连接街巷的排水沟渠,最后汇入渼水;渼水经分流水闸分为两支汇入富水河”可知,该水系形成了“富水河→进水闸→村内水塘、沟渠→渼水→分流水闸→富水河”的循环。水流在村落内持续流动、循环,能不断带入新鲜水源,实现水体不断更新,C正确。虽然水系有循环,但材料重点体现的是水患防御和水流循环更新,未突出“节约利用”(如水资源重复调配、减少浪费等明确表述),且“水体不断更新”是更直接体现水系循环效果的特征,A错误。引水受富水河来水、进水闸调控影响,排水受水患程度、分流水闸调控影响,二者难以实现“等量”,材料也无相关体现,B错误。水系中水塘、沟渠的水会下渗补给地下水,反而可能提升地下水位,而非导致地下水位下降,D错误。故选C。
6.当地依据地势低洼、易涝的自然条件,挖掘水塘形成“两河一塘(群)”水系治水,体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的理念,对生态建设有启示,B正确。材料未涉及植树种草、碳汇相关内容,A错误。材料主要讲治水防涝,未提及雨污分流,C错误。当地是通过人类合理干预(挖掘水塘等)治水,不是减少人类干预,D错误。故选B。
【点睛】聚落发展的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自然上,要有平坦地形、适宜气候、充足水源和肥沃土壤。社会经济上,交通需便利,便于人员物资往来;还得有丰富资源,能提供发展支撑;同时,稳定的社会环境也必不可少。
7.A 8.C
【解析】7.根据气压随海拔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从图中可知新站月平均气压整体低于旧站,可推断新站比旧站海拔高,A正确。南宁新旧气象站位于同一地区,纬度差异极小,且纬度对气压的影响是长期、稳定的区域差异,不是站点迁移导致的气压差异原因,B错误。新旧站都在南宁,距海距离基本无变化,不是气压差异的原因,C错误。气象站面积对气压观测无影响,气压差异与面积无关,D错误。故选A。
8.气压的年内(季节)变化主要受气温驱动,夏季气温高,空气膨胀密度降低,气压下降;冬季气温低,空气收缩密度增大,气压升高,这种负相关在温带、亚热带地区(如南宁)尤为显著,C正确。高湿度可能轻微降低空气密度,但其对气压季节变化的影响远小于气温,A错误。风速受气压梯度(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影响,是气压变化的结果而非原因,与气压年内变化相关度低,B错误。风向反映气压系统配置(如季风),但本身不直接导致气压变化;南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风向季节变化明显,但与气压的相关性不如气温直接,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遇冷收缩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
9.B 10.D 11.D
【解析】9.由材料“盆地北缘有一座海拔约880米、坡面陡峭的花岗岩山峰”可知,该山峰由花岗岩构成,且坡面陡峭,花岗岩是侵入岩,非火山喷发形成,A错误;断块山是由地壳断裂,块体抬升形成,常表现为陡峭的单面山或断崖,花岗岩陡峭山峰符合断块山特征,B正确;背斜山和向斜山是褶皱构造形成的山地,背斜向上弯曲,向斜向下弯曲,通常坡度较缓,且多发育于沉积岩区,而花岗岩是火成岩,不易形成典型褶皱,排除CD选项。故选B。
10.由材料知,花岗岩山峰(海拔约880米)坡面陡峭,四周低缓的花岗岩丘陵(海拔约380米)发育了自然地带土壤,据此可知,坡度是主因,该地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区,降水量较大,陡坡导致洪水期地表径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水土易流失,土壤薄、有机质难保留,土壤难以积累和发育,D正确;海拔较高(880米)可能导致气温较低,从而减缓风化,但花岗岩在低温下仍可发生物理风化(如冻融作用),故气温较低,风化强度较弱不是主因,A错误;植被稀疏是土壤未发育的结果而非原因,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花岗岩风化物颗粒较粗、透水性好,不黏重,与材料“风化物颗粒小、质地黏重”矛盾,C错误。故选D。
11.由材料“海拔约280米、地势平坦的台地”、“台地基岩为沉积岩,风化物颗粒小、质地黏重”可知,台地因黏重土壤和平坦地形,导致排水和下渗不畅,水分易滞留,D正确;在同一区域,台地与丘陵区降水和河流补给差异较小,AB错误;蒸发强度主要受气候影响,区域相同,蒸发应相似,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主要有土壤质地与结构、土壤含水量、土壤盐分、温度与光照、空气湿度与风速、气压、地表状况与覆盖物、地下水与毛管作用、人类活动干预等。高温、低湿、强风、土壤含水量高、砂土质地、地表无覆盖,加速蒸发。低温、高湿、无风、黏土质地、地表结皮或覆盖植被,则抑制蒸发。
12.(1)有先发优势(早期品牌产品的示范带动作用);配套产业齐全;企业多、竞争强(竞争促进创新);从业人员多;产业文化的促进作用等。
(2)益处:保障原料供应,控制原料价格,保证原料质量等。积极影响:有利于确定种植规模;促进品种改良;稳定农民种植收入,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等。
(3)临近原料产地,节省原料运输费用;就地及时加工,降低葵花子损耗率,保证葵花子品质;降低用地成本;享受当地优惠政策,拓展当地市场等。
(4)产品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充分利用原料产地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减少经销商等中间环节,降低营销费用,提高产品收益;降低进入市场的门槛(受既有品牌的市场阻碍小),受市场区域限制小,可较快扩大市场范围等。
【分析】本题安徽炒货产业以为材料展开设问,设置4个小问,涉及产业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等地理原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和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基础性、综合性与应用性考查。
【详解】(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安徽芜湖某个体户在改革开放初期便创立超值瓜子品牌并形成明显的示范效应,对后期形成较多全国著名炒货企业而言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安徽炒货产业迅速发展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形成齐全的相关产业,具备良好的协作条件。多家炒货企业集聚安徽,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技术升级。除此之外,大量的劳动力参与企业发展、产业文化的促进作用等方面也为安徽形成多家全国著名炒货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方式包括原材料供应和产品质量等方面。通过订单方式要求农户种植指定品种,有助于保障高品质原料供应,既保证了原料的数量、又保证原料的质量。同时,通过订单方式订购原材料可以控制原料价格稳定,维持生产成本。
从订单方式收购原材料的角度来看,当地农户将结合订单需求(市场需求)种植向日葵,有助于农户合理控制种植规模,避免出现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另外,农户将大力投入技术及相关措施,保证向日葵生长,以保证高品质原材料供应。发展订单生产保证农户种植的产品有固定的销售渠道,也可以保障农户稳定的种植收入,提升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等。
(3)结合材料可知,阶段三甲公司在原料供应积极建立葵花子加工厂。主要考虑以下方面:葵花子加工厂临近向日葵种植基地(原料产地),有助于降低原料运输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葵花子在收获后可以第一时间运送至加工厂进行加工,可以有效降低葵花子的损耗,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保证葵花子的品质。葵花子种植基地附近地价较低,可以有效降低用地成本、节约生产成本。葵花子加工基地布局在原料产地附近也可以借助当地的政策优势(优惠政策),有助于拓展当地市场。
(4)本题考查产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随着网络个信息技术的发展,产业发展趋向于借助先进的技术和网络手段以扩大销售范围、降低生产成本等,从而促进自主品牌的建立。通过网络销售,有助于产品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让消费者更加清晰的了解产品的原料供应及生产过程,充分发挥原料及产地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拓展销售范围。网络销售可以减少中间商等流通环节,有助于减少商品的流通费用,从而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网络销售对市场准入的门槛要求较低(受现有市场品牌的影响较小),在便利的交通运输影响下,销售范围较大,受市场的地域限制较小,可以较快的扩大产品的市场范围。从消费者、市场范围、经济收益等角度看,网络销售有助于向日葵种植区创建炒制葵花子自主品牌。
13.(1)分布特征:数量众多,沿谷地大致呈放射状分布。
形态特征:湖盆狭长,湖泊较深。
(2)曾被冰川覆盖,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沿山地周边不同坡向侵蚀,形成以山地为中心的多条放射状狭长谷地(U形峡谷)和众多较深的洼地;冰川阶段性消融使挟带的物质在谷地分段堆积,将谷地分割成多个狭长洼地。这种地形条件构成湖泊分布和形态特征的基础。
(3)降水丰富(年均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气温低,蒸发弱;坡度较陡,河流落差大。
(4)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小(分配均匀)。
【分析】本题以英国湖区国家公园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湖泊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和水文特征、冰川作用对湖泊分布和形态的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详解】(1)分布特征:材料明确提及该国家公园湖泊数量众多,且结合其曾被冰川覆盖,冰川沿山地周边不同坡向侵蚀形成放射状狭长谷地(U形峡谷),湖泊沿这些谷地分布,呈现出沿谷地大致呈放射状分布的特征。
形态特征: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峡谷和洼地,使得湖盆狭长;同时,冰川侵蚀作用强烈,形成的洼地较深,导致湖泊较深,所以湖泊形态表现为湖盆狭长,湖泊较深。
(2)该地区曾被冰川覆盖,冰川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山地地形的影响,沿山地周边不同坡向进行侵蚀;冰川强大的侵蚀力,将地表塑造为以山地为中心的多条放射状狭长谷地(U形峡谷)和众多较深的洼地;这种地形的形成,为湖泊的分布提供了空间框架,决定了湖泊沿谷地分布的格局;而较深的洼地则直接影响了湖泊深度,使得湖泊较深。随着冰川阶段性消融,其挟带的物质在谷地分段堆积;这些堆积物如同天然的堤坝,将原本连续的狭长谷地分割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狭长洼地,每个洼地积水后便形成了众多狭长形态的湖泊,进一步强化了湖泊狭长分布且湖盆狭长的形态特征。
(3)水量较大原因:材料中提到该国家公园年均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降水丰富,为河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补给;同时,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使得降水能够更多地转化为地表径流,而不是通过蒸发散失,从而保证了河流有较大的水量。
水流较急原因:从地形角度看,该地区山峰众多,最高峰海拔接近1000米,说明地势起伏较大,坡度较陡;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落差大,在重力作用下,水流速度加快,所以河流水流较急。
(4)该国家公园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种气候的典型特征是终年受西风带影响,降水量季节变化小(分配均匀);一年中各季节降水相对稳定,没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湖泊的水源补给量较为均衡。同时,温和湿润的气候使得蒸发量在不同季节变化也较小,湖泊的水量支出相对稳定。补给和支出的相对稳定,使得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