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云南保山咖啡种植历史久、产量大,然而价格低,主要向市场供应咖啡豆。近年来,当地通过培育和引种、建立精品咖啡工业园、文旅融合销售等措施,保山咖啡实现了由“论吨卖”到“论杯卖”的转变,成为云南的新名片。完成下面小题。
1. 保山咖啡品质提升的关键措施是( )
A. 提高农户技能B. 减少化肥施用
C. 更新改良品种D. 改善土壤环境
2. 当地建立精品咖啡工业园、可能聚集的产业有( )
①仓储物流 ②文化旅游 ③精深加工 ④金融服务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3. 保山咖啡实现由“论吨卖”到“论杯卖”的转变主要是因为( )
A. 种植方式改进B. 市场需求增加
C. 营销模式多样D. 品牌价值提升
硅材料是半导体产业的关键原料。近年来,我国硅材料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下图示意2001年和2019年不同地区间硅材料主要贸易网络结构(节点大小反映地区在贸易分工中的地位高低,线条粗细反映地区间贸易联系强弱)。完成下面小题。
4. 与2001年相比,2019年地区间硅材料贸易联系增强的是( )
A. 北美—南美B. 东亚—南欧C. 北美—中欧D. 东亚—南亚
5. 提升我国硅材料贸易安全的重要措施有( )
①加快技术创新 ②拓宽国际合作
③加强就业培训 ④扩大生产规模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历史上,太湖流域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区,有众多不同等级的城镇,因货物中转所需,核心区的边缘发展出门户城市,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下表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城镇的演化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 | 核心区不同等级城镇 | 门户城市 | ||
Ⅰ级 | Ⅱ级 | Ⅲ级 | ||
明朝以前 | 苏州 | 松江 (元朝) | 无锡 太仓 上海 | 扬州 镇江 |
明清时期 | 苏州 | 上海 松江 | 无锡 太仓 | 太仓 (清中期以前) 上海 (清中期以后) |
苏州 上海 | 松江 | 太仓 无锡 | ||
近代 | 上海 无锡 | 苏州 | 太仓 | 上海 (上海港) |
1990年以来 | 上海 | 苏州 无锡 | 太仓 | 上海(洋山港) 宁波 舟山 |
6. 历史上苏州为太湖流域的核心城市,近代其城市等级发生变化,主要由于( )
A. 主导产业转移B. 内陆市场弱化
C. 交通条件变化D. 政策支持减弱
7. 长江三角洲门户城市演化的关键驱动力是( )
A. 商品贸易需要B. 科技创新推动
C. 港口条件改善D. 城市等级提升
8. 上海从门户城市发展为核心城市,受其辐射影响,周边城市( )
A. 空间布局趋于均衡B. 产业集群效应减弱
C. 地域分工协作增强D. 国际竞争地位下降
华北平原某村的农田曾被分成大大小小100多块,最小的地块不到03亩(编者注:1亩≈666.67m2)。近年来,部分田间小路(供行人、小型农机具等通行的土质路面)经过整治成为农田,“小田”变“大田”,实现了规模化连片种植。完成下面小题。
9. 与农田相比,田间小路表层土壤( )
A. 透水性强B. 蒸发量小C. 颜色较深D. 矿物质少
10. 将田间小路整治为农田的有效措施有( )
①施用有机肥料 ②增加黏粒含量
③机械深耕深翻 ④灌水淋洗盐分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阿尔卑斯山脉的勒奇山谷曾经历一次极端天气过程(如表所示)。图示意10日勒奇山谷气流路径。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 气团源地 | 气团性质 | 天气状况 |
10月8~9日 |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 温度低 | 持续性降雪 |
10月10日 | 大西洋 | 水汽充足 | 暴雨 |
11. 8~9日,勒奇山谷出现持续低温,主要原因是( )
A 坡面积雪反射率高B. 云量大云层厚
C. 谷底积雪消融吸热D. 强冷空气影响
12. 10日,勒奇山谷中甲、乙、丙三处降水量大小关系是( )
A. 甲>乙>丙B. 甲>丙>乙C. 乙>甲>丙D. 丙>乙>甲
大科伯克沙地是北极圈内典型的风沙活动区。近1万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沙地面积由约650km2波动萎缩至62km2。下图示意大科伯克沙地及周边区域。甲地发育有新月形沙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根据甲地沙丘形态,推测当地的主导风向是( )
A. 偏东风B. 偏西风C. 偏南风D. 偏北风
14. 大科伯克沙地的沙源主要是( )
A. 现代风沙沉积物B. 附近湖泊沉积物
C. 基岩风化残积物D. 早期河流沉积物
15. 造成大科伯克沙地萎缩的直接原因是( )
A. 风力侵蚀减弱B. 针叶林扩张
C. 河流侵蚀加强D. 降水量增多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岛又称庙岛群岛,位于黄渤海交汇处、由南北长山岛、大小黑山岛等151个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9km2。长岛地处鸟类迁徙大通道,森林覆盖率达60%、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是其主导产业。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率先提出打造“长岛国际零碳岛”。近年来,长岛在“蓝色粮仓”建设、绿能开发、低碳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建设国际零碳岛,将使长岛成为我国输出低碳发展成果,推广应用零碳技术的“示范窗口”。下图示意长岛位置及其增加碳汇、减少碳排的途径。
(1)简析长岛建设国际零碳岛的有利条件。
(2)从碳汇和碳排方面,说明长岛建设国际零碳岛的主要途径。
(3)简述长岛着力打造国际零碳岛对全球类似海岛可持续发展示范意义。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帕里索夫湖位于波德平原,是末次间冰期(距今约13万~11.5万年)古湖泊,该湖泊发育于大陆冰盖消退后的孤立冰碛高地上,其周边冰碛物孔隙大,且早期冰碛物内部夹杂残冰,研究表明:该湖演化过程中曾因干旱发生过干涸,但其周边湖泊未发生此现象。下图示意帕里索夫湖末次间冰期演化过程。
(1)据图描述植被演替,并由此推断该湖所在区域末次间冰期气候变化规律。
(2)说明该湖的成因,并分析湖泊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3)从地形和地下水的角度,分析该湖演化过程中曾发生干涸的原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构建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中心,15分钟步行距离为服务半径的“养老服务圈”对推动社区养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区位状况并为优化驿站布局提供参考,某地理研学小组选取所在城市中心区老旧社区进行调查,在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得到养老服务圈边界,并将部分调查结果汇总(下图)。
(1)针对调查目的,写出该小组需要调查的内容。
(2)结合该区域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布局现状,提出优化建议。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秦岭时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材料二 秦岭横亘东西,是划分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连接南北方的“过渡带”。秦岭涵养水源,滋养中华大地。秦岭中的谷地、低缓山口成为南北方物质、能量联系的通道。古时的栈道和现今的桥隧,促进南北方物资和人员的交流……
材料三 秦岭沿107.8°E剖面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沿“分界线—过渡带—和合南北”的思路,阐述你对秦岭地理意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 D
【4~5题答案】
【答案】4. B 5. A
【6~8题答案】
【答案】6. C 7. A 8. C
【9~10题答案】
【答案】9. B 10. B
【11~12题答案】
【答案】11 D 12. C
【13~15题答案】
【答案】13. D 14. A 15.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1)自然条件优越,可再生能源丰富;生态基础好,碳汇能力强;以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为主,碳排放低;政府政策支持。
(2)碳汇:保护森林,修复湿地,增强固碳能力;通过“海底森林”等,开发海洋蓝碳;修复近海生态,促进珊瑚、贝类等生长,增加海洋碳汇。
碳排:优化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产业转型,发展低碳产业;采用“绿色”建筑,执行零碳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推进交通全电替代。
(3)采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摆脱化石能源依赖;产业低碳转型,兼顾经济与减排;强化海洋碳汇与陆地森林和湿地保护,构建“蓝碳+绿碳”协同增汇模式。
【17题答案】
【答案】(1)植被演替表现为从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的变化。末次间冰期气候变化规律:先变暖湿,后变冷湿。
(2)该湖是冰川堆积物围成洼地,积水形成的冰碛湖。湖泊形成初期,冰川融水携带大量残冰、砂粒等物质进入湖中,沉积在湖底,生物有机体逐渐在湖内沉积,形成了腐殖质淤泥层。而后随着气候变暖,残冰逐渐消融,砂粒逐渐沉积至湖底。由于气候不断变暖,湖区植被覆盖增加,生物有机体在湖内沉积增加,腐殖质淤泥层逐渐增厚。到后期,随着气候变冷,生物有机体不易分解,逐渐积累成厚厚的泥炭层。
(3)帕里索夫湖位于冰碛高地,地势较高,湖水多下渗补给地下水,流失严重。冰碛物孔隙度较大,地下水容易下渗,湖水得不到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干旱时期,湖水蒸发量大,补给量少。
【18题答案】
【答案】(1)社区老龄人口数量、分布及需求状况;现有养老驿站的数量、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内容;社区内道路交通状况,包括主干道、支路的分布及通行能力;社区内公共设施(如公园、幼儿园)的分布状况;居民对养老服务驿站的认知度、满意度及改进建议。
(2)选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位置布局;优先在已有养老服务驿站未覆盖区域布局;优化出行路径,布局在交通便利的位置;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加大宣传,提高驿站的利用率;服务内容多样化。
【19题答案】
【答案】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根据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在我国东部地区划分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作为分水岭,划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800mm年等降水量线划分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由此可知,秦岭是划分南北方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秦岭地处我国南北方的过渡地带。秦岭作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具有一定的宽度,兼具南北方的特点。例如,秦岭地处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与北方小麦种植区的过渡地带;从植被角度,秦岭也体现出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特点。由此可见,秦岭是连接南北方的过渡带。
“和合南北”:秦岭不仅是我国南北方的物资、人员交流的重要通道,在不断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慢慢融合和孕育了统一的中华文明;秦岭被誉为“中央水塔”,调节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维持南北水资源平衡。因此从更大的空间尺度来看,秦岭不仅是分界线、是过渡带,更是和合南北的关键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