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考试网 > 注册会计师 > 频道地图 > 备考辅导 > 正文

201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考点(32)

时间:2017-12-26 11:27:02
来源:网络综合

985考试网提供201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考生整理的201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考点(32),希望对即将参加201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子提供更多参考信息,预祝大家考试能够金榜题名!
  【所属章节】

  《经济法》第三章 物权法律制度——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制度

  【知识点】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1)转让人“无处分权”

  如果转让人对于所转让的标的物享有处分权,则适用正常的物权变动规则。善意取得制度旨在解决无权处分行为的有效性问题,因此必须以转让人无处分权为前提。

  (2)依“法律行为”转让所有权

  善意取得只能在交易中发生,该交易所借助的手段是法律行为(如买卖合同)。其他非因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无论是基于事实行为、公法行为还是直接基于法律规定而变动,均不存在善意取得的问题。

  (3)受让人为“善意”第三人

  是否善意的判断时点,以“受让时”为准。如果受让人事后得知转让人无处分权的,不影响受让人的善意取得。

  (4)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受让人不仅需要支付对价,而且所支付的对价在市场交易中属于合理的范围。因此,受让人无偿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取得财产时,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5)动产的善意取得以“交付”为要件,不动产则以“登记”为要件

  如果双方当事人仅仅达成合意,但动产尚未交付或者不动产尚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则当事人之间只有债的法律关系,而没有形成物权法律关系,不能发生善意取得的效果。

  (6)转让人基于真实权利人的意思“合法占有”标的物

  基于真实权利人的意思而合法占有之物,称为委托物(如承租人基于和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合法占有租赁物)。相反,非基于真实权利人的意思而占有之物称为脱手物(如遗失物、盗窃物)。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委托物,不适用于脱手物。

  (7)转让合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