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考试网 > 法律职业资格 > 频道地图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刑法》练习题(3)

时间:2017-12-11 15:13:00
来源:网络综合

导语:985考试网提供2018年司法考试的考生整理的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刑法》练习题(3),希望对即将参加2018年司法考试的学子提供更多参考信息,预祝大家考试能够金榜题名!
  1.管制的期限为(   )。

  A.半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

  B.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C.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D.三个月以上,5年以下

  参考答案:B

  2.某甲与某乙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某甲得知某乙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便返回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意表示

  D.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B

  3.犯罪的中止只能发生在(   )。

  A.预备形态

  B.实行过程中

  C.预备形态和实行过程中

  D.预备形态和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实行过程中

  参考答案:D

  4.紧急避险成立的合法性条件之一是(   )。

  A.必须是合法利益受到危害的威胁

  B.危险即将来临

  C.危险行为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而实施

  D.只要能避免危险不惜造成任何危害

  参考答案:A

  5.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这里所说的“必要限度”,错误的说法是()。

  A.必要限度指紧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必须比所避免的损害要小

  B.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C.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D

  6.犯罪的目的和动机是指行为人(   )。

  A.意图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达到的某种危害结果

  B.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C.实现其内心愿望的起因

  D.行为追求的最终结果

  参考答案:B

  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有关精神病人具有的刑事责任能力,错误的是(   )。

  A.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不具有责任能力

  B.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D.精神病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D

  8.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参考答案:C

  9.有关刑法的时间效力范围,错误的说法是(   )。

  A.我国刑法在时间上的效力,始于生效日,终于废止日

  B.在溯及力问题上,我国刑法采取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C.我国刑法在公布一段时间后再施行

  D.它与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共同构成刑法的效力范围

  参考答案:C

  10.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参考答案:D
  11.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   )行为作斗争。

  A.******犯罪

  B.流氓犯罪

  C.其他刑事犯罪

  D.一切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和其他刑事犯罪

  参考答案:D

  12.刑法是(   )的法律。

  A.某个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

  B.规定阶级压迫的工具

  C.国家法律中最重要

  D.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

  参考答案:D

  13.刑法学是研究(   )的科学。

  A.刑事法律

  B.刑法

  C.犯罪

  D.刑法及其所规定的犯罪和刑罚

  参考答案:D

  14.有关贪污罪、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渎职罪的条件应由下列哪个机关直接受理(   )。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人民检察院

  D.国家司法行政机关

  参考答案:B

  15.下列哪种刑罚可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

  A.有期徒刑

  B.管制

  C.剥夺政治权利

  D.拘役

  参考答案:C

  16.下列哪种强制措施不是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

  A.取保候审

  B.罚款

  C.监视居住

  D.逮捕

  参考答案:B

  17.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刑事年龄为(   )。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男22周岁,女20周岁

  参考答案:B

  18.我国刑罚主刑中规定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每月可回家一至两天,有选举权的在选举期间可回原住地参加选举的刑种是(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劳动教养

  参考答案:B

  19.我国普遍刑事犯罪中危险性最大的一类犯罪是(   )。

  A.******罪

  B.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C.故意杀人罪

  D.危害公共安全罪

  参考答案:D

  20.****妇女罪侵害的对象是(   )。

  A.妇女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B.14岁以上的少女或成年妇女

  C.所有妇女

  D.妇女的人身权利

  参考答案:B
  21.贿赂罪所侵害的客体是(   )。

  A.行贿人的财产

  B.行贿人的财产权利

  C.国家机关的政党管理活动

  D.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利

  参考答案:C

  22.公安机关在紧急的情况下,对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采取的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是(   )。

  A.拘役

  B.拘留

  C.拘传

  D.逮捕

  参考答案:B

  23.严重违法就是(   )。

  A.民事违法

  B.行政违法

  C.侵权行为

  D.犯罪

  参考答案:D

  24.贪污罪的犯罪主体是(   )。

  A.企业单位经济工作人员

  B.事业单位经济工作人员

  C.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和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

  D.国家机关经济工作人员

  参考答案:C

  25.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规定.“本决定公布后审判上述案件,适用本决定。”该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是(   )。

  A.从旧原则

  B.从旧兼从轻原则

  C.从新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参考答案:C

  26.(   )的主体不一定是国家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构成该罪。

  A.贪污罪

  B.受贿罪

  C.行贿罪

  D.玩忽职守罪

  参考答案:C

  27.(   )是构成违法的最重要的因素。

  A.具有社会危害性

  B.主观上具有过错

  C.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

  D.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参考答案:A

  28.刑法规定对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

  A.从轻处罚

  B.从重处罚

  C.减轻处罚

  D.免除处罚

  参考答案:ACD

  29.下列自然人中可能成为犯罪主体的有(   )。

  A.醉酒的人

  B.已满十六周岁的人

  C.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的精神病人

  参考答案:ABD

  30.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   )。

  A.犯罪的主体

  B.犯罪表示

  C.犯罪的目的

  D.犯罪的故意

  参考答案:CD